每日关注!郭台铭会返厂吗?

4
2025-08-11
【资料图】
郑州富士康员工步行回乡之前十几天,已经退休的郭台铭现身鸿海科技日,为汽车业务站台。这一天是他的72岁本命年生日,他驾驶一辆鸿海生产的红色Model B轿车登场,并称这是“最好的生日礼物”。彼时意气风发的郭台铭可能没想到,一场危机正悄然接近。
当月底,富士康郑州厂区发生疫情,由于厂方处置能力有限等多重因素,部分员工不得不步行返乡,让这家全球最大代工厂陷入舆论争议。更糟糕的是,富士康的苹果iPhone产能势必受到影响。
公开资料显示,富士康郑州厂区占地560万平方米,相当于784个标准足球场面积,高峰期有35万员工,全球一半的iPhone手机诞生于此,相关收入占据富士康45%营收。
减产的时间节点也放大了对苹果的影响。目前,刚刚发布的iPhone 14仍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再加上四季度是中美两国的电商销售旺季,苹果的供给缺口有可能继续扩大。
富士康正在努力提高深圳厂的产量,以弥补郑州厂产量的不足,但路透社援引知情人士消息称,受此事影响,11月份的iPhone出货量可能减少多达30%。
有消息称,富士康董事长刘扬伟前往郑州工厂,“亲自坐镇”了解状况,让当地厂区维持正常生产,并下达“照护员工是首要原则”的指令。
除了iPhone减产以外,汽车代工业务进展也未达预期。
2021年鸿海科技日上,刘扬伟豪言到2025年,富士康代工的电动汽车订单要抢占全球10%的市场份额,而今年这一目标下调至5%。
疫情的高度不确定性对当下业务的影响,加上转型不顺,鸿海这艘巨轮正处于关键时刻,外界也开始期待,灵魂人物郭台铭是否会再度出山,重回一线?
01
在鸿海发展史上,郭台铭曾屡次扮演“救火队长”,并为此多次推迟退休时间。
例如,2008年4月,58岁的郭台铭宣布退居幕后,享受退休生活。然而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压力下,10月23日,郭台铭又宣布延迟退休,希望在经济不景气下给员工信心。
重新出山的郭台铭坐镇一线,指挥裁员和鸿海帝国的布局大调整。2008年12月底,郭台铭宣布鸿海全球裁员3%到5%,即12000到20000名员工。同时,郭台铭赴美考察市场受到的冲击,并向老客户寻求订单。
这些努力取得成效。2009年全年,富士康国际营收同比下降22.19%,全年净利润3900万美元,同比下降67.77%,但较2009年中期亏损1900万美元扭亏为盈。
财务数据回暖,鸿海暂时摆脱危险,但财报上两个数字显得颇为刺眼。
富士康国际2009年整体产品毛利率下降至5.9%,而2007年为9.2%,2008年为6.9%。此外,员工数量相比2008年增加9.7%,但员工成本却同比减少28%,人均成本更是同比减少了34%,这也为后续的危机埋下了伏笔。
2010年1月23日,19岁员工马向前在富士康华南培训处宿舍跳楼身亡。此后四个月,富士康又陆续发生11起类似事件,导致10人身亡、2人受伤。
舆论压力下,5月26日,郭台铭前往深圳面见媒体,表示“我除了致歉还是致歉,除了痛心还是痛心。”但这并没有平息舆论质疑,5月26日晚又发生了第12起跳楼事件。
6月8日股东会上,郭台铭宣布通过三个月考核期后,富士康员工月薪由1200元加至2000元。涨薪66%的决定发出后,舆论场上的负面声音才逐渐平息。
不过,这笔成本郭台铭被转嫁给了苹果。苹果为富士康代工其产品的员工提供直接经济补贴,补贴数额为苹果产品利润的1%~2%。苹果认为,工资低或是该类事件的一个主要诱因。
这一举措符合苹果的利益,一方面富士康是其重要代工厂商,另一方面,香港等地因此爆发了抵制iPhone运动。
这两次危机也间接导致了富士康向内地转移。与台湾相比,内地的用工成本更低,政府为了争取富士康,给出的政策也更加优惠。某种程度上,富士康郑州工厂的诞生也是这两次危机的产物。
02
郭台铭在走出“十二连跳”的危机后,开始将注意力转移到公共事务上,并在2019年交棒刘扬伟,由后者推进鸿海向汽车代工等领域转型的计划。
造车和造手机原本距离很远,但在新能源时代,一辆车的零部件数量和制造需求大幅减少,对于三电的要求却显著增加。这让手机代工厂跨界造车有了可行性,比亚迪已经跑通了这条路,富士康自然也希望凭借丰富的上下游供应链管理经验和电子工程能力、软硬整合能力,在汽车代工领域复刻其在PC、手机等领域的成绩。
刘扬伟2007年进入鸿海,一开始担任郭台铭特别助理。随着郭台铭决定进军半导体事业,刘扬伟的半导体业界经历派上用场,成为离郭台铭最近的鸿海高管。
刘扬伟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