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快播:爱回收难盈利,二手手机行业苦等春天

4
2025-08-12
(相关资料图)
经济大环境的下行,让消费潮流发生了变化,理性消费取代消费升级成为年轻人的首选。这种变化,也带动了一系列相关产业的发展——比如二手回收交易平台。
日前,全国最大二手消费电子产品交易平台爱回收的母公司万物新生集团公布最新财报,单季度营收再创新高。作为业内标杆之一,爱回收的优异业绩展现了二手消费电子交易行业的潜力。
央视财经早前的报道指出,截至去年年底,全国智能手机保有量超过18.5亿部,预计“十四五”时期闲置手机总量将超60亿部。如此庞大的闲置手机数量,无疑为二手交易市场带来巨大商机,更不用说还有同样数量惊人的PC、智能手表等电子产品。
然而,爱回收的发展也不是一帆风顺。高企的成本压缩了盈利空间,随着一众线上平台纷纷布局线下二手交易业务,市场竞争也在不断激化。
差点就要被时代淘汰的二手回收行业,如今正式重返舞台中心。新的剧情,这才刚刚开始。
(图片来自爱回收官网)
收入攀升、利润微薄,爱回收加速业务扩张
万物新生成立于2011年,是一家相当年轻的二手消费电子产品交易及服务企业。就二手电子产品交易GMV和市场份额来看,旗下的爱回收已经成为国内领先平台。除了爱回收之外,万物新生集团还拥有拍机堂、拍拍等业务。
万物新生集团三季度报的最大亮点,是破纪录的营收。
数据显示,万物新生集团该季度总收入为25.4亿元,同比增长29.2%,符合此前的业绩指引和市场预期。此外,整个集团三季度GMV也达到95亿元,同比增长14.5%。根据历史数据,万物新生三季度营收创下历史新高,且自上市以来一直保持同比增长。
从营收结构来看,自营业务仍占据大头,三季度销售收入为22.3亿元,同比增长33.7%。平台服务收入则录得3.1亿元,同比小幅增长4.4%,4.45%的综合收费率和去年三季度基本持平。
在GMV方面,自营业务和平台服务的贡献率和营收刚好相反。根据财报数据,三季度自营业务GMV为25亿元,平台服务GMV则高达70亿元,同比分别1增长4.5%和9.4%,后者占比仍维持在一贯高位。
不过创下新高的单季营收,也隐约存在一些挑战:增速正在放缓。
财报显示,过去四个季度万物新生总营收分别录得19.62亿、24.36亿、22.07亿和21.46亿元,对应的同比增速则分别为47.96%、48.18%、45.77%和14.88%,呈整体下滑趋势。虽然三季度营收同比增速较二季度有所反弹,但仍落后于去年同期,也远不及历史巅峰水平。
更糟糕的是,万物新生集团的盈利状况并不稳定,尚未完全摆脱亏损状态。
三季度,万物新生非GAAP经营利润录得1077万元,继一季度后再次转正,经营性现金流也录得1.01亿净流入,固然可喜可贺。但该季度净亏损依旧高达3010万元,经调整后净亏损也达到2250万元。就算是经营利润转正,其非GAAP经营利润率也不过0.4%,利润仍然相当微薄。
需要注意,万物新生集团的市值长期低于净资产。该状态如果长期延续下去,无疑会影响股东和投资者的信心,对其股价造成冲击。行情数据显示,截至发稿前,万物新生股价徘徊在1.6美元附近,年内下跌超过70%,市值只剩3.7亿美元。
万物新生之所以陷入增收不增利的状况,主要是因为成本太高。
财报显示,三季度万物新生运营成本、商品成本、履约费用、销售和营销费用以及一般和行政费用全面增长。其中,占比最高的运营成本同比增长25.4%至26.64亿元,商品成本则同比增长33.8%至19.32亿元。
面对营收增速下滑、利润萎靡不振的情况,万物新生采取的策略是继续扩大业务范围,跨出消费电子这个舒适区寻找新增量。
今年9月,爱回收在上海开设了多品类回收旗舰店。除了电子数码产品之外,该门店也提供摄影器材、箱包服饰、腕表甚至名酒回收和以旧换新服务。此外,爱回收也继续加强和京东的合作,开通上述品类商品的线上回收通道。
虽然尚未在全国铺开,但北京、上海等地的主力门店业绩已有明显提升。根据财报透露的信息,多品类回收门店单店营业额最多可增加30万/月。
不过也有分析人士担心,跨出消费电子这个老本行、捣鼓多品类回收生意之后,爱回收的独特性将会被稀释。爱回收创始人陈雪峰就说过,重度垂直,是爱回收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面对眼前的盈利难题,爱回收最终还是要作出改变,向陌生的领域进军。不过探索多品类业务并不容易,尤其是面对和咸鱼、转转等综合二手回收电商平台,还有更多新玩家的全面竞争。
甚至在二手手机回收这个老本行,爱回收也有不小的挑战。巨头扶持的新平台不断涌现,整条赛道都变得相当拥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