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奇艺断奶了? 百度计划出售所持53%爱奇艺股份

5
2025-08-14
爱奇艺断奶了?
昨日,有消息称百度计划出售所持53%爱奇艺股份。本次出售吸引了包括香港私募股权公司PAG和中国移动的兴趣。
外界猜测出售的原因,是百度想加强人工智能和自动驾驶业务,因此出售作为其非核心资产的爱奇艺公司,专注硬科技部门研发。
可以联系起来的是,百度选择在爱奇艺初次盈利时抛售,是为其吸引新卖家提供了议价资本。
消息传出后,爱奇艺股价持续下跌,随后百度辟谣称消息不实,纯属谣言。但一番辟谣后,聚焦到爱奇艺身上的目光却不曾散去。
毕竟,爱奇艺挣扎多年,才终于实现盈利。2022年第一季度,爱奇艺实现归属净利润1.69亿元,去年同期亏损12.57亿元。
从前创办爱奇艺时,龚宇肯定没有想到,盈利这件事,要花十二年。
有声音认为初次盈利是爱奇艺降本增效的“割肉”成果。裁员、减少项目开支,对成本的严格控制让那个爱奇艺实现了盈利,然而,由降本换来的盈利,也让市场怀疑爱奇艺的持续盈利能力。
爱奇艺的首次盈利对于长视频平台意味着什么?爱奇艺的盈利持续性要如何保障?这些疑问,还需要龚宇一一解答。
一、割肉换血,还是效率优化?
龚宇对爱奇艺的期待,是“在线迪士尼”。
在去年5月份的爱奇艺世界大会上,龚宇介绍了“一鱼多吃”的商业模式,也即通过一个IP开发综艺、剧集、游戏、衍生品等12种产品形态的模式,显示出爱奇艺对内容帝国的扩张野心。
然而就在一年之后,爱奇艺却又选择了通过收缩业务以获得盈利。既然收缩业务,那“一鱼多吃”的计划必然难以实施。
在第一季度财报中,爱奇艺第一季度营收73亿元人民币,归属于爱奇艺的净利润为1.7亿元,在长视频平台普遍困境的背景下,爱奇艺的盈利带给了市场很大的惊喜。
之所以能够盈利,主要得益于成本的控制,减少了中尾部的内容制作和人力成本。第一季度,爱奇艺营收成本为60亿元,同比下降16%。其中内容成本同比下降19%。
在成本的控制中,减少内容成本是主要的源头。
同时,2021年底,爱奇艺曝出“史上最大规模的裁员”,裁员比例达到了20%。对应到财报上,第一季度销售及管理费用同比下降38%。
一边是降本,另一半是提高收费。爱奇艺在2021年底提高了会员价格,不同服务的价格涨幅在3到10元之间,提价后,一季度爱奇艺日均订阅会员数1.014亿,比去年四季度增加440万,而会员服务收入达到45亿元,同比增长4%。
会员涨价后,爱奇艺的会员收入不降反升,这得益于爱奇艺的精品内容。2022年,《人世间》、《心居》、《亲爱的小孩》等剧集获得了很高的关注,让爱奇艺保持了会员订阅数的增长。
经过了多年的烧钱打规模,长视频进入了存量时代,爱奇艺也走向了精细化运营的道路,不再依赖于用户增长,而是专注于精品内容的运营。
在财报会上,龚宇表示:“原来我们把会员留存数当成第一目标,现在调整为会员业务收入是第一目标。”关于内容制作方面,龚宇提出将增加头部内容,减少扑街内容,腰部内容不刻意去做。
对于外界质疑爱奇艺“割肉换血”的说法,龚宇回应称爱奇艺的盈利主要得益于五点:优质内容的构建、精细化运营、提高效率、加强销售能力、关掉或者减少没有未来发展空间的业务。并表示爱奇艺将持续采取这五点措施,来保持中长期的盈利。
但另一方面,爱奇艺盈利的同时,除会员收入外的其他业务却在亏损:广告服务收入13亿元,同比下降30%;内容发现收入6.261亿元,同比下降20%;其他收入8.422亿元,同比下降12%。
爱奇艺通过压缩成本换来了首次盈利,整体营收却在下滑,可以看出,在盈利背后,爱奇艺依然面临窘迫的困境。
二、“内容王”开始追求盈利了
坚信“好内容一定有人买”的龚宇,一直对内容有种执念,且为此烧了不少钱,还因此得名“内容王”。
不过经过了多年的烧钱换取市场份额,长视频平台们已疲惫不堪。面对短视频平台兴起的危机,爱奇艺们也需要找到一条更健康的发展路线。
在去年10月的内部会议上,龚宇首次提出了从追求市场份额转向追求利润。
在媒体采访中,龚宇表示去年10月到12月是最艰难的一段时间,“政策收紧、融资困难、广告承压、内容短供、行业深陷短视频和直播双重夹击……那种感觉就像在夜里顺着碗边往下滑,不知道碗底在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