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佳琦和张大奕:鱼和熊掌不可兼得

每日财经(Mrcj88.cn)讯:

独家了解,如涵内部在2017年底,就开始探索向平台模式转型。从财报数据来看,自营店数量在2018年6月、2018年9月、2019年3月、2019年6月、2019年8月的数量分别为33、25、14、11、7。
平台模式和自营模式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店铺的货由谁来解决。因为与货相关的成本非常高,店主需要面对库存等各方面的压力。淘宝7天无理由退换货的规定,带来的一个问题是,像双11这样每一次的大规模促销之后,服装类店主都会面对高频的退换货,如果无法进行二次销售,货物只能变成坏账。

比如张大奕。她早年以模特身份出道,2014年就开始用短视频介绍新品。从她开始,具有网红属性的很多年轻女孩开始在社交媒体分享个人穿搭经验,并由此诞生了一种新的淘宝店——网红店。网红店创意性地将服饰拍摄场所,移到了户外,并利用社交媒体平台,颠覆了传统品牌在营销上的做法。
不过,这种模式带给她本身的压力很大。2017年双十二后,张大奕在接受经济观察报采访时提到:“有点累”,“比拼时长的直播模式会让大家产生审美疲劳,我觉得双十二之后,这个模式会有改变,因为直播的转化率在降低。”
一旦主播转型,完全以自家商品为主,可能就丧失了其带货的核心竞争力。过去从一堆成熟的品牌中,选出几件品质最好的,放到直播间。而如果转型为自己生产,那就不存在“可挑选”的余地,甚至和商家自己的直播形成了竞争关系。
如涵起家的阵地在微博,后期陆续孵化的腰部网红,也主要以微博种草类网红为主。从数量上看,如涵在熟悉的维度,确实擅长孵化主播,并且也有可以复制的方法论。在MCN领域里,真正具备孵化能力的机构并不多,大多数依靠直接签约已经成名的主播生存。
抖音擅长种草,是品牌方目前最青睐的广告投放渠道;快手擅长带货,很多不知名的机构,依靠着大批量的中小带货主播,成了垂直领域巨头。淘宝直播最特殊,如涵与阿里关系密切,理论上说,应该最先捕捉到淘宝直播的商家。
但一直到现在,如涵在微博以外的平台,都没有太突出的表现。虽然早前有消息称,如涵布局快手,成了官方引入的电商服务商,但或许是调性不太匹配,又或者是没有找到快手电商最恰当的玩法,如涵和快手的合作,并没有亮眼的成绩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