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煤违约揭示市场信仰风险:信用风险或未真正定价

每日财经(Mrcj88.cn)讯:

二级市场上,更是引发信用债的打折抛售。短短2个交易日,AAA级平煤债下跌21.23%,“19云投01”下跌12.2%,“16冀中01”下跌8.96%……此外,紫光系、清华系等旗下债券均有不同程度下跌。与此同时,不少债券的净值在一周内大跌超过10%。
“目前个别债基已经出现了赎回压力,违约后市场避险情绪高涨,多只AAA评级债券出现抛售和大幅折价,对产品净值产生较大波动的影响,尤其是主做信用债的定开型产品后续可能会面临一定的赎回压力。”业内人士称。

在招商基金固定收益投资部副总监马龙看来,华晨、永煤集团先后构成实质性违约,导致信用债市场情绪较差;随后风险偏好进一步向其他具有相似点的信用债转移,部分债基因持有违约债券,净值下滑面临赎回压力,将通过抛售高流动性债券或拆入资金应对赎回压力。
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永煤违约后,颇为担心从违约风险向流动性风险的演变,即陷入“下跌-抛售资产-打压资产价格-赎回-抛售-进一步压低质押率-继续抛售资产”的负循环。
“包商事件后,对其他城商行的冲击较大,原因就是大家把同类银行‘拉黑’了。”北京某买方债券投资经理告诉第一财经。
“可能会对城投、煤炭企业带来1~2周的动荡。从山西方面的坚定支持来看,应该不至于演变成实质的风险。”该人士分析。
14日,一封来自山西省国有资本运营有限公司(下称“山西国资运营公司”)致山西省属企业债权人的信件在网上流传。
根据该信件,山西国资运营公司作为履行出资人管资本职责的特殊机构,将持续加大省属国有企业债务风险防控力度,做到提前15天预警,并调动省属国企形成合力和强大资金池,在山西国资运营公司强力协调下,山西国有企业有足够的实力,确保到期债券不会出现一笔违约。
不过,第一财经也了解到,目前同业资金拆借依然以利率债质押回购为主,不少机构不接受信用质押,导致无法平资金头寸。此外一些机构持有的信用债出现大幅折价和评级下调后,质押率也出现大幅下降。
马龙表示,短期视角来看,市场不可避免会有对信用债的避险情绪,高等级和低等级债券的利差将进一步拉大,出现分化行情,弱资质的主体和个券影响较大。
“如果不幸‘踩雷’,机构肯定要面临一定压力,不过我觉得演变成流动性冲击的概率不大。因为公募基金本身要求持券分散,即便永煤卖不掉,卖其他也可以。毕竟现在市场上违约最高峰已经过去,持仓的债券较大比例没有问题,市场还是可以接受。而把没问题的债券卖掉,也不会有太多风险。”上述债券投资经理介绍,此前很多以低等级债券为投资主体的操作模式,由于近年来信用事件和专户融资的冲击,风险释放很多,投垃圾债的产品数量锐减。
“回顾去年中小银行发生金融风险时监管的果断出击,我们相信风险的扩散仍在可控范围内。”中信证券称。
“如果因为信用风险确实带来一波流动性冲击的话,我觉得我们会逐步加仓,为明年的投资机会做一些布局。当然很难说买了就会涨,但到明年便可能是一个收获的时候。”某公募债券基金经理也对第一财经说。
2018年,金融去杠杆的大幕拉开,前期过度加杠杆扩规模的主体开始暴露风险,信用债市场迎来了大规模的民企违约潮。
目前这一波违约和2018年违约潮较大的不同点在于,2018年违约的主体主要以中小民企为主,本轮违约则涉及信用级别较高的国企,所以恐慌情绪传染较快,对债市产生了一定的冲击。
统计显示,下半年来10家国企发生实质性违约或永续债展期,相关主体债券余额合计达1028.31亿元。
认为,当前市场对央企、城投品种仍具有期待,但“国企信仰”已风雨飘摇。在基本面并不出色、债券发行短期化、地方政府支持不确定的背景下,部分“僵尸”国企的风险或在积聚,或已经卷土重来。
“信用债违约背后不仅仅是疫情带来的外生性冲击,也存在地方国企等自身性问题。尤其是在经济复苏的大背景下,此类信用风险的暴露更是凸显对信用债发行主体的资质担忧。当前,AAA地方国企信用利差回归历史低位(接近2016年),这意味着信用风险没有真正定价,还是带有刚兑预期。”国泰君安策略分析师陈显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