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汽协:8月车市增势不减,新能源为全年增长提供有力保障

每日财经(Mrcj88.cn)讯:
“8月汽车生产供给能力受到较大的影响,川渝等地持续高温干旱导致水电发电出力骤减,电力供需矛盾突出,汽车产业相关企业响应政府要求停工停产、让电于民,部分地区汽车企业生产供应能力放缓,给我国汽车行业经济运行带来一定影响。”
在日前召开的月度分析会上,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陈士华如是分析,但尽管阻力重重,8月车市依旧展现了极强的韧性,在淡季延续了产销快速的增长势头。
陈士华指出,国家层面在落实好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同时,再实施19项接续政策,形成组合效应,推动经济企稳向好、保持运行在合理区间,对于进一步助力汽车产业平稳增长起到了较强的推动作用。
乘用车受政策推动明显,商用车迎年内首增
根据中汽协发布的数据显示,虽受南方限电、疫情多发等不利因素影响,8月市场总体完成情况良好,产销分别完成239.5万辆和238.3万辆,同比增长38.3%和32.1%,并有望延续良好态势。
1-8月,汽车产销累计完成1696.7万辆和1686万辆,同比增长4.8%和1.7%,实现二季度以来的首次双增长。
具体来看,得益于购置税优惠等促消费政策持续发力,乘用车市场继续展现“压舱石”的作用,消费企稳上升。8月乘用车产销完成215.7万辆和212.5万辆,同比实现大幅增长43.7%和36.5%。
其中,传统燃油车国内销量比上年同期增长超过17.2万辆,高端乘用车市场恢复明显,购置税优惠政策效果继续显现。根据国家税务总局数据显示,乘用车减半征收车购税政策实施三个月以来,全国共减征车购税230.4亿元,减征车辆约355.3万辆。
得益于乘用车市场的良好走势,在政策推动以及自身实力的加持下,中国品牌乘用车市场份额也保持增长。8月中国品牌乘用车市场份额达到48.4%,上升2.9个百分点。相较之下,德系、日系、美系以及韩系等市场份额均有所下降。
在市场集中度进一步提升的当下,重点企业集团总体形势也企稳向好,1-8月汽车销量排名前十位的企业集团销量同比增长2.6%。在排名前十的车企中,包括上汽、广汽、比亚迪等在内的五家企业销量高于同期。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总工程师许海东分析指出,中国品牌份额持续增长得益于中国品牌抢抓新发展机遇,全面推动品牌向上,不仅进一步缩小了与国外优势企业间的差距,也凭借对市场的把握,得到了更多年轻消费者的青睐,抢占了更多机会。
值得一提的是,在乘用车市场稳定增长的同时,此前一度处于深度调整期的商用车市场也迎来了年内首次增长。8月商用车销量达25.8万辆,实现了自去年4月以来的首次双增长。中汽协分析认为,随着一批条件成熟的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形成实物量,商用车产销形势将逐步好转。
新能源增长势头迅猛,汽车出口再创新高
在燃油车市场受购置税减半政策推动实现高增长的背景下,一路高歌猛进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却未因此减速。
8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69.1万辆和66.6万辆,同比增长1.2倍和1倍,再创历史新高。1-8月新能源汽车市场占有率达到22.9%。在新能源汽车主要品种中,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产销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势头。
对此,陈士华指出,近期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延续实施新能源汽车免征车购税等政策,促进大宗消费。交通运输部等联合印发《加快推进公路沿线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行动方案》,完善基础设施布局,支撑新能源汽车产业蓬勃发展。相关政策进一步增强了行业企业发展新能源汽车的信心,有利于汽车产业加快转型升级。
新能源车市的蓬勃发展也促进了汽车出口的再创新高。8月汽车企业出口30.8万辆,同比增长65%,环比增长6.2%,实现历史上首次超过30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出口同比、环比双增,呈现高速增长势头。
中汽协认为,近年来随着我国汽车产品综合竞争力的不断提升,中国品牌在国际市场上得到更多认可。同时企业也积极抢抓机遇,大力开拓国际市场,特别是新能源汽车更是成为当前出口亮点。
1-8月,汽车企业出口181.7万辆,同比增长52.8%。得益于此,此前中汽协也预计全年出口将有望超过240万辆,符合年初预期。
总的来看,尽管行业整体面临不确定因素的侵蚀,但在一揽子促进消费政策的激励下,汽车市场依旧保持了稳定增长。在此背景下,中汽协也预计,在促消费政策持续作用下,加之夏末秋初南方极端高温干旱天气造成的电力紧张问题有所缓解,且伴随传统黄金消费季的到来,未来几个月乘用车仍会呈现较快增长。其中新能源汽车将延续良好发展势头,为全年汽车市场实现稳定增长提供有力保障。
但值得注意的是,中汽协指出,经济发展小幅波动、市场仍需政策持续提振、动力电池原材料价格出现上涨趋势,以及疫情多点散发,带来供应链不确定性等,都将对市场产生影响,需要行业审慎对待并采取有效应对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