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nsa2025
5
2025-08-14
“这几年来,车企已经深刻认识到,芯片短缺对我们发展的制约,但是大多数企业还没有认识到,操作系统的缺失将是致命的问题。”
9月6日下午,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工业和信息化部原部长苗圩在南京出席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主办的第四届全球新能源与智能汽车供应链创新大会上做出以上判断。
这一判断得到不少业内人士的认同。比如中兴通讯汽车电子产品线规划总经理刘建业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提出,芯片是单一硬件,可以由多家厂商提供,而操作系统是一个生态,形成之后很难被替代,所以操作系统的重要性会超过芯片。
关于“缺芯少魂”的汽车供应链,会议嘉宾都有很多话想说,“国产”“自主”“可控”也就成了会议上频频被提到的关键词。
我们整理了会上的部分精彩观点,来自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苗圩、中兴通讯汽车电子产品线规划总经理刘建业、纳芯微创始人兼董事长兼总经理王升杨、芯驰科技联合创始人兼董事长张强、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永伟和威灵汽车部件公司总经理陈金涛,和读者一起探讨汽车供应链的前路何往。
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苗圩:如果缺芯少魂不解决,我们走不快,也走不远
图源:电动汽车百人会
在智能手机时代,除苹果占据10%~20%市场份额,全球手机企业无一例外都选择安卓作为操作系统。过去,我也认为开源开放的操作系统没什么问题,但两年前,美国打压华为,除芯片停止供应外,安卓操作系统也限制使用。
不是限制华为使用安卓操作系统,而是限制华为使用搭载在安卓上面的APP应用软件,使得鸿蒙之前工业用的操作系统临时转正,鸿蒙才算挺过对华为老客户的延续升级。否则,连中国一些华为客户都难以维系,而除中国外的市场丢掉则非常可惜。
通过手机这个操作系统的缺失,使我们深深地认识到:在功能产品向智能产品转换过程中,如果没有操作系统,芯片再强,汽车做得再好,都是在沙滩上起高楼。如果缺芯少魂这个问题不解决,我们走不快,也走不远。
这几年来,车企已经深刻认识到,芯片短缺对我们发展的制约,但大多数企业还没有认识到,操作系统的缺失将是致命的问题。
从积极意义上来说,我们通过打造操作系统,也可以实现硬件和软件的解耦。一个操作系统可以适配若干个异构的芯片。同构的芯片更不用说,可以适应同样类型的不同厂家的芯片,操作系统底层解耦已经没有问题。就像计算机的外围设备即插即用,将来芯片也是即插即用一样的道理。
解决好操作系统问题,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我们芯片先进制程发展受阻的问题。好在全球智能汽车发展格局未定,留给我们的时间窗口大概是3年,最多是5年时间。
如果增强紧迫感,通过3年努力打造一个自主可控的、开源开放的,最好是免费的操作系统,形成中国市场产业发展生态。毕竟,中国占据全球1/3汽车产量,智能汽车和新能源汽车则占据全球一半以上,我们的一举一动足以影响全球。
大胆地设想一下,可不可以成为继5G之后,再一次实现全球车用操作系统的引领?
还有一个重要问题,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我们在电子信息、芯片和软件发展中,软硬件之间的协同不够。搞硬件的就搞硬件,搞软件的就搞软件,出问题后,硬件说是软件问题,软件说是硬件问题。
看看国际发展趋势,计算机时代有“温特尔联盟”,手机时代有安卓和ARM联盟,到了汽车时代,一定要解决过去长期以来容易忽视的问题。软硬件之间必须从一开始就要协同,这样可以优势互补、合作双赢。
当然,在开放的前提下,我们也不谋求100%自主,这不科学,也不经济,而且还不可能。我们要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欢迎国外整车企业、国外芯片企业、国外软件企业都来中国投资,和我们携手共同分享中国汽车发展红利。
但我们也要改变过去加入WTO后,主动融入全球一体化的发展格局,主动参与国际产业链分工的做法,因为中国发展到今天,美国对中国的遏制和打压不会停止,我们一定要有一个备胎。
我们不追求100%的国产,但也要防止在关键时候,一些国家对我们发展最快的行业,发展最好的企业进行打压。我们要未雨绸缪,建立起自主可控的操作系统,建立起软硬结合的发展模式。车企一定要在这里面起到牵头作用。
中兴通讯汽车电子产品线规划总经理刘建业:所谓自主可控,最关键是可控
我很同意苗部长的意见,操作系统非常重要,因为芯片是单一硬件,可以由多家厂商提供,而操作系统是一个生态,形成之后很难被替代,所以操作系统的重要性会超过芯片。
我们今天可以看到,国产芯片有一些厂家也做,相互之间也有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