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nsa2025
3
2025-08-14
近年来,华为在美国的持续加码制裁制裁之下,使得华为的智能手机及电信业务开展受到了较大的影响,特别是原本营收占过半的智能手机业务大幅下滑,华为也被迫在2020年底出售了荣耀。
在此背景之下,华为近两年来开始不断加大对于“受禁令影响较小”的汽车领域的投入,希望汽车业务能够成为华为新的增长引擎。相对于智能手机等消费类终端市场的动辄上亿台的庞大的出货量来说,汽车市场虽然出货量有限,但是单价却远高于智能手机,且拥有足够高的毛利率。
华为进入汽车市场以来,一直都在明确强调自己不会“造车”,而是利用华为的技术来赋能电动汽车厂商,布局也主要集中在与智能电动汽车相关技术和解决方案上。
2020年10月30日,华为正式推出了智能汽车解决方案品牌HI(Huawei Intelligent Automotive Solution),是全栈汽车解决方案,包含1个计算和通信架构,5大通信系统(智能座舱、智能驾驶、智能网联、智能车云服务、智能电动),以及30多个智能化部件(包括毫米波雷达、激光雷达、摄像头等部件)。
经过近两年时间的发展,目前小康汽车旗下的品牌赛力斯与华为达成了深度的全面合作(Huawei Inside),已落地产品包括赛力斯SF5、问界M5/M7。此外,华为、长安汽车、宁德时代三方还宣布将共同打造高端智能汽车品牌阿维塔。华为还与北汽合作推出了极狐阿尔法S HI版等。
但是,众多车厂对于与华为的深度合作,仍充满了警惕。
上汽董事长:灵魂要掌握在自己手中
早在2021年6月30日,在上汽股东大会上,面对股民“上汽是否会考虑在自动驾驶方面与华为等第三方公司合作”的提问,刚刚续任上汽董事长的陈虹就表示:“与华为这样的第三方公司合作自动驾驶,上汽是不能接受的。如此一来,它就成了灵魂,而上汽就成了躯体。上汽要把灵魂掌握在自己手中。”
上汽董事长的陈虹此番言论一出,一下子就引发了华为粉丝的吐槽,认为其心胸狭隘,上汽也并没有什么自主核心技术,“拒绝与华为合作是错误的”。相关讨论也很快上了“热搜”。
但是,作为中国销量最多的汽车集团,上汽的庞大体量需要有自身能够掌控的的核心技术,不论是自研,还是通过投资来进行布局。资料也显示,上汽已投资地平线、晶晨半导体、芯钛科技、芯旺微电子等20余家芯片公司,在持续强化汽车芯片产业链的布局。当然,汽车智能化会涉及到非常多的技术,因此也不可能避免需要与一些第三方进行合作。至于车厂怎么选择,选择与谁合作,都属于正常的商业决策的范畴。
而从陈虹的言论来看,上汽显然是不希望将自身的汽车智能化被华为这样一家希望提供全套解决方案的厂商来进行深度合作。至于未来双方是否会与华为在部分零部件上存在合作,犹未可知。
资料显示,华为与车企合作有多种模式。Huawei Inside模式是华为与车企共同定义、联合开发智能汽车,搭载华为全栈智能汽车解决方案,目前华为与北汽、长安、广汽的合作采用这种模式。同时,华为还有Tier1与Tier2的合作模式,这两种模式向车企提供零部件和解决方案。
广汽埃安副总经理:与华为合作没有议价能力
在8月13日举办的“第十九届中国汽车营销首脑风暴·杭州峰会”上,广汽埃安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肖勇在采访当中,也透露了与华为合作的担忧。
今年7月,广汽董事长曾庆洪先生曾在某论坛现场吐槽,“电动汽车企业给宁德时代打工,动力电池占到新能源汽车成本四成五成甚至是六成。”
在此次论坛现场,主持人也向肖勇提出了一系列问题:当前车企是在给供应商打工吗?新能源车企怎么摆脱打工人的角色,换句话说,在供应链上怎样能够更平等地合作呢?
对此,肖勇回答称:“广汽埃安、广汽集团接下来将进行电池技术自研以及电池工厂建设,同时要在EV以及电动化ICV领域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未来叫做企业的护城河。”此外,肖勇还着重强调了以科技创新加合理的成本进行这方面的控制。
肖勇表示,“可能不仅仅是电池,华为也是大牌的供应商,它的价格比较高,它的价格也不受控,我们想跟华为合作,会发觉基本上没有议价能力。”
“如果说未来我们想提升自己的竞争力,真正把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上,要两条腿走路。一方面是开放的外部合作,另一方面我们要练好自己的内功,比如说三电核心技术、ICV、域控制器、智能座舱等等。”肖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