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nsa2025
5
2025-08-14
(资料图)
Claudin18.2靶点,是体现中国创新药行业崛起的一面镜子。
据不完全统计,国内当前有50余款Claudin18.2靶向药处于研发阶段;该靶点不仅入局者众,参与角逐的技术路线更是多样,包括单抗、双抗、ADC和CAR-T。
悄然间,国内药企已经主导了Claudin18.2靶向药这一研发领域。在体现创新实力提升的同时,Claudin18.2靶点也体现了国内药企的担当所在。
创新药研发向来九死一生,Claudin18.2靶点更是如此。在今年11月份之前,全球还没有一款Claudin18.2靶向药踏过3期临床。
换句话说,该靶点的成药性尚未得到确证。入局的众多国内药企,都可能面临血本无归的局面。
好在,Claudin18.2靶点“是否能够成药”的问题,日前终于有了答案。
11月17日,日本药企安斯泰来宣布,其Claudin18.2抗体IMAB362首个三期临床成功:
针对Claudin18.2阳性/HER2阴性的复发性转移性胃癌患者,IMAB362化疗组合不仅达到无进展生存期主要终点,同时达到总生存期的次要终点。
率先冲出重围的安斯泰来,彻底打消了市场关于Claudin18.2靶点能否成药的疑虑,也宣告了国内药企的努力不会白费。
值得关注的是,Claudin18.2靶点的未来,大概率属于国内药企。因为IMAB362分子存在缺陷,虽然拿下FIC桂冠,却难以抵挡后来者的冲击。
那么,未来哪家国内药企能够胜出?
种子选手
虽然Claudin 18.2靶点专为靶向药研发而生,但要想研发一款成功的Claudin18.2靶向药却不容易。药企们面临的一大障碍,是靶向药的选择性问题。
因为Claudin18.2的“同胞兄弟”Claudin18.1,在细胞外结构域中丰富表达,且与Claudin18.2仅相差8个氨基酸。
这导致,一旦靶向药对Claudin18.2的选择性不够,就容易错误的与Claudin18.1结合,影响药物治疗效果的同时,还会对人体带来较强的副作用风险。
毕竟,Claudin18.1与Claudin18.2不同,除了在肿瘤细胞上表达外,还广泛分布于人体的正常细胞中。
依此看,在国内众多入局Claudin18.2靶向药研发的药企中,有希望脱颖而出的种子选手大致需要符合两个条件:
一是具备高选择性分子研发能力,证明其未来具备可能性;二是至少拥有具备说服力的临床数据的验证,如果没有足够多的数据,问题就暴露不出来。
目前,同时符合两大基准的种子选手,暂时只有创胜集团和科济药业。
创胜集团的TST001是一款单抗,其通过独特的表位设计,仅与Claudin18.2结合,而不与Claudin18.1结合。
由于TST001是全球进展第二的Claudin18.2靶向药,安全性和疗效数据已得到充分验证。
2022年ESMO大会上,创胜集团公布了TST001联合CAPOX,作为晚期或转移性胃癌、胃食管连接部癌一线治疗的中期数据:
根据RECIST1.1标准,15例可测量病灶的患者疾病控制率高达100%,其中73.3%的患者肿瘤呈现部分缓解。
根据RECIST1.1标准,部分缓解指的是“肿瘤病灶直径之和,比基线水平减少至少30%”。这是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中的关键指标,说明患者对治疗有积极响应。因此,中期数据中73.3%的缓解率,代表着更多的患者,有可能从治疗中实现生存获益。
在实现更高缓解率的同时,TST001的安全性也极为出色:
治疗中出现的不良事件(无论有无因果关系),超过80%为轻微的1-2级,且主要是恶心、呕吐、贫血等可控反应,并没有导致停药情况的发生。
这些数据无疑表明,TST001已具备成为种子选手的能力。
科济药业的CT-041则是一款CAR-T疗法。CT-041由经融合了人源化的抗Claudin 18.2单链片段变体的CAR遗传修饰的T细胞组成,具备有效靶向及消除在细胞表面表达Claudin 18.2的肿瘤细胞的可能。
目前,CT-041针对晚期胃癌/食管胃结合部腺癌的研究,已经处于确证性Ⅱ期临床实验。若后续临床数据优异,CT-041也将成为潜力黑马。
除此之外,包括信达生物等一众选手,也在埋头前进。众多国内各位种子选手正踌躇满志,向Claudin 18.2靶点的至高点发起冲击。
虎口夺食
面对IMAB362这个暂时性的领先者,国内企业各有竞争策略。不同选择,根植于这些公司过往经验,可调动资源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