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nsa2025
3
2025-08-14
曾经挤破头也要进驻商场的餐饮品牌,似乎有了调转方向的势头,社区成为众多品牌争夺的新战场。
(资料图片)
红餐大数据显示,2022年侧重于社区开店的餐饮品牌包括袁记水饺、熊大爷、紫光园、南城香、吉真等知名连锁品牌。
相比于商场店,社区店的租金、建店成本更低。有从业者介绍,商场的租金成本大概是社区店的3至5倍。商场店对门店的装修要求更高,建店成本也基本是社区的3倍。
此外,社区店距离消费者近,客户黏性更高,若遇到疫情封控,恢复能力也更强。
从多维度看来,社区餐饮实在是一门诱人的生意。不过,社区店模式的B面是,对选址要求较高,中午时段的消费人群不足,而且,餐饮品牌还面临一个强大的竞争对手——夫妻店。
品牌餐饮能在社区讲出另一个新故事吗?
1、餐饮品牌杀进社区
在10多年前,商场是餐饮连锁品牌们的必争之地。商场客流量集中,是触达消费者、提高品牌曝光度的捷径之一。公开数据显示,从2011年开始,餐饮在购物中心的占比逐渐从10%增加到40%以上。
在疫情之后,餐饮品牌“挤破头也要进商场”的局面被打破了。越来越多的餐饮人意识到,社区似乎是餐饮行业的下一个战场。红餐大数据显示,2022年侧重于社区开店的餐饮品牌包括袁记水饺、熊大爷、紫光园、南城香、吉真等。
其实在更早之前,就有餐饮连锁品牌试水了社区店。
2018年中国全零售大会上,西贝莜面村创始人贾国龙曾提到,西贝在尝试一种社区店,集合外带和零售服务,面积50平方米左右。西贝曾推出的快餐品牌“西贝EXPRESS”,就是一种社区店。
在北京市西城区的小型商场越都荟(广安门店)里,「创业最前线」见到了西贝的另一种快餐门店。在大众点评上,其门店被称为“西贝莜面村精选”,相比于大店,这里只保留了客单价较低、出品较快的菜品,一些菜品通过减少分量价格也做了减法,适合独自或两三人就餐。
除此之外,更倾向于在商场、写字楼等位置开店的星巴克,也早在广州、上海、成都推出了社区店。呷哺呷哺创始人贺光启也曾表示,“社区店将是接下来的布局重点”,其旗下的“凑凑”也一直在尝试社区店。
餐饮品牌纷纷布局社区店,背后是一个残酷的事实:商场的红利期在消失。
“在十年、二十年前,商场具备红利,门店的客流量、客单价都比较稳定,品牌们一窝蜂进入商场,哪怕位置偏一点,消费者也愿意找、愿意等位。”“陈盘盘麻辣烫”品牌创始人陈盘盘分析道。
但是如今,餐饮店和客人的供需关系发生了变化,大量的商家跨界进入餐饮行业,门店数量增多,租金成本上涨,很多消费者也不再把去商场就餐当成第一选择。
这几年疫情反复,年轻人养成了线上购物的习惯,去商场的频率也在降低。“加上外卖和预包装食品愈加便利,如果只是能解决温饱的无社交场景的餐饮品类,消费者更不愿意到店就餐。”陈盘盘说道。
一个有力的数据是,汇客云数据平台监测数据显示,2021年国庆长假期间,全国购物商场场均日客流26766人次,相比2020 年国庆下降8%,相比2019年国庆下降了24%。
餐饮品牌进社区的另一个直接原因是,疫情期间,消费者的生活基本以社区为半径向周围扩散,而社区店是离消费者最近的地方。
因此,不少餐饮从业者秉持“鸡蛋不放在同一个篮子里”的理念,同时做社区店和商场店。
对于餐饮行业来说,有人的地方才有生意,而社区又是最不缺少人的地方,从这一角度来看,社区餐饮可谓是一座待挖掘的“金矿”。
2、社区模式优势凸显
相比于商场店,社区店有诸多优势。
首先,社区餐饮的客户黏性较高,抵抗风险的能力更强。“我们的老客户占比70%左右。”开在北京市望京花家地附近的“南五咖啡”主理人十一表示。
如果遇上疫情封控,社区店受到的影响会较小。消费者考虑到聚集风险,去商场的频率会降低。但社区店只要营业,很快就能恢复正常。
“如果遇到商场封控,小餐饮店一个月不营业,损失可能抵得上一年的利润。”十一说道。
其次,社区店的房租和开店成本更低。陈盘盘介绍,在成都,同等面积的店面,商场的租金成本大概是社区店的3至5倍。“比如社区店的租金是五六千元,那么商场店可能得3万多。而且,商场店对门店的装修有要求,建店成本也会更高,基本是社区的3倍。”
而且,社区店主要服务于周边居民,便于全时段运营。南五咖啡之前也曾提供过早餐,如今十一计划重新启动早餐服务。
最近,他还对门店进行了扩张,加入一个小酒吧。如此一来,南五咖啡便可以覆盖消费者从早餐、到咖啡、再到夜酒的需求。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餐饮店都适合开在社区。陈盘盘麻辣烫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