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性之间天天聊天正常吗

天天讯息:同性恋社交之王Grindr上市,“弯公司”也有春天

天天讯息:同性恋社交之王Grindr上市,“弯公司”也有春天

sansa2025 sansa2025
6
2025-08-11
  11月18日,可能是美股年内最疯狂的新股诞生了。      (资料图)   通过SPAC(特殊目的收购公司)和Tiga Acquisition Corp.合并上市的Grindr挂牌交易后股价高开高走,上市首日最高涨515%,最终收涨210%,盘中触发五次熔断……   如此火爆的行情,让Grindr这个有些陌生的公司成为众人议论的焦点。在一片萧条的美股IPO市场中,此前不显山不露水的Grindr凭什么杀出一条血路?   事实上,Grindr并不是突然冒起、被资本催熟的新公司。公众之所以对其感到陌生,因为它处于一条被长期忽视的赛道:LGBTQ社交。   LGBTQ,即男女同性恋者、双性向者、跨性别者和酷儿的统称。在政治正确风潮席卷全球的当下,相信大家对这个名词已经相当熟悉。而为男同性恋者提供社交约会服务的“弯公司”Grindr,则完美填补了这一市场的空白,并踩中了时代的风口。   雷军经典的“风口上的猪”理论,相信大家都耳熟能详。用来形容当下大热的Grindr,似乎再正常不过。   不过踩中风口,只是第一步——想乘着风口青云直上,还需要真本事。能在北美社媒寒冬中迎风绽放,Grindr绝不止赢在政治正确。   火爆行情背后,“弯公司”Grindr一波三折的上市路   Grindr在2009年3月正式上线,是全球首批瞄准男同性恋地理社交、陌生人社交赛道的社交平台之一。但受制于行业定位,服务千万“弯男”的Grindr一开始并不出名。   而且在推出之初,Grindr上线范围和提供的服务都相当有限:初始阶段仅在美国本土提供服务,随后扩张到英国,但并未第一时间向全球推广;刚开始只允许用户创建个人资料、共享地理位置并根据系统的推送浏览分布在周边的其他用户,以及提供聊天、发送图片和视频通话的基础功能。   彼时,LGBTQ尚未掀起声势浩大的平权运动,欧美各国也尚未被“政治正确”的舆论裹挟,Grindr还处于“小而美”状态。这款小众应用火出圈,既有运气因素和外界争议,也得益于自身实力。   2012年6月,Grindr宣布其全球注册用户突破400万。这个数字自然无法和同期的Facebook、Twitter等大热应用相提并论,但那一年的另一件全民狂欢盛事,第一次让世人见识了Grindr的吸引力——伦敦奥运会。   据英国《周日人物报》(The Sunday People)报道,由于入住奥运村的各国运动员集中登陆Grindr寻找约会对象,Grindr服务器直接崩溃,长时间无法响应。   在这份专注挖掘花边信息的报纸爆料中,包括英国当红跳水运动员托马斯·戴利、美国游泳运动员瑞恩·罗切特等明星大腕都是在Grindr上“寻欢作乐”的一员。   虽然《周日人物报》公信力有限,且这些爆料很快遭到运动员本人和各自代表队的辟谣——戴利彼时尚未正式出柜但坊间早已有不少谣言,罗切特曾公开表示享受开放式交友生活,因此才成为了无良媒体的炒作对象。但Grindr服务器不堪重负、需求暴涨,却是不争的事实。   无可否认,这是一次伴随着争议的出圈,却也给Grindr带来了实打实的流量和曝光度。   借助奥运会带来的热度,Grindr加快了在全球范围的扩张,在2014年一季度末全球月活用户突破了500万,且海外用户数增幅超过美国本土,让Grindr真正走向了世界。抓住转瞬即逝的机会,适时改变原有战略加快扩张步伐,为Grindr实现了成立后的第一次飞跃。   等到2016年,幸运女神再一次垂青Grindr。   这年1月份,来自中国的大金主昆仑万维以9300万美元的价格收购Grindr 60%的股权,两年后又加码1.52亿美元拿下38.47%股权,成为后者的最大单一股东。   在昆仑万维的资金及资源扶持下,Grindr省却了后顾之忧,将全部心思放在用户增长上,也为日后的独立上市奠定基础。2016至2018年间,Grindr全力开拓海外市场,成长为俄罗斯、东南亚等市场用户规模最高的LGBTQ社交平台。   但要说到Grindr的上市历程,也可算是一波三折,插曲不断。   早在2018年,昆仑万维就曾推动Grindr在美国IPO,据报道估值接近10亿美元。然而国际局势风云突变,美国外资投资审查委员会不仅出面叫停了该项计划,还强制要求昆仑万维分拆Grindr。   由于无法抵抗来自监管层的压力,昆仑万维和Grindr在2020年3月分道扬镳,后者的股权以约6亿美元的对价转让给San Vicente。就交易价格而言,Grindr估值在四年内上涨了约160%,这宗交易为昆仑万维赢得了约30亿人民币的收益,双方也算各得其所。   今年5月,G...
年度爆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