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快报

【环球时快讯】激进上攻宁王、蜂巢能源赢了面子,输了里子?

【环球时快讯】激进上攻宁王、蜂巢能源赢了面子,输了里子?

sansa2025 sansa2025
16
2025-08-15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动力电池领域,又有了新动态。   近日,据上交所官网披露,蜂巢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称为“蜂巢能源”)的科创板IPO已被受理,保荐机构为中信证券。据连线出行获悉,蜂巢能源目前已有600亿元的估值,本次IPO其计划募资150亿元。   截图自蜂巢能源招股书   蜂巢能源冲刺上市,并不令人意外。早在2018年,长城汽车宣布旗下动力电池业务(蜂巢能源前身)独立时,就表示蜂巢能源之后会引入更多资本入股,不排除IPO上市。   其次,从去年开始国轩高科、中创新航和蜂巢能源等动力电池二梯队玩家,纷纷向宁德时代、比亚迪等一梯队玩家展开进攻。当看到国轩高科和中创新航在今年纷纷登陆资本市场后,蜂巢能源自然更坐不住了。   但相比于中创新航等其他二梯队玩家,蜂巢能源对宁德时代和比亚迪的进攻显得更加激进。   立下产能Flag,目前已成为众多电池厂商的习惯。去年底,蜂巢能源提出“2025年产能达到600GWh”的目标后,一时间引起业内广泛关注,因为这一目标不仅超过了中创新航提出的“500GWh”夸张口号,同时也接近了宁德时代和比亚迪同期的规划产能。   除了提升产能之外,蜂巢能源还在疯狂“跑马圈地”。据连线出行统计,蜂巢能源目前在全球已规划11家工厂,这一工厂数量已经接近宁德时代目前官宣的13家全球工厂。基于此,蜂巢能源还宣布要在2025年之前继续扩建工厂规模。   就在蜂巢能源努力营造出这些较为亮眼“面子”的同时,它也承受着自身日渐单薄的“里子”。   据招股书显示,从2019年到2021年,蜂巢能源的业绩一直处于“增收不增利”的困局之中,三年亏损累计达到了21.81亿元。而到了今年上半年,这样的亏损还在继续、且有扩大的可能。   业绩颓势的原因,除了与蜂巢能源激进上攻的发展战略有很大关系之外,还与其动力电池产品缺少行业竞争力、车企客户群体过于集中和行业原材料价格整体抬高等因素有关。   就此来看,蜂巢能源目前虽然赢了面子,但也输了自己的里子。而它的前路,或许依然不太好走。   1、激进上攻,赢了面子   为了此次冲击IPO上市,蜂巢能源已准备了十年。   十年前,蜂巢能源还只是长城汽车内部的一个动力电池项目组,业务是对电池电芯、模组、Pack、BMS等相关核心技术进行预研工作。随着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这一项目组的重要性也随之提升,以至于在2016年被升至事业部。   经过几年的发展,新能源汽车行业在2018年迎来爆发式增长。在这一背景下,长城汽车内部的这个电池事业部在当年得以独立,蜂巢能源正式成立,并宣称会有上市的计划。   在这样的表态之后,蜂巢能源相关高管也多次重申过这个计划。比如在2019年,蜂巢能源总经理杨红新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计划2022年下半年申报科创板”。   随着蜂巢能源在本月开启了IPO进程,意味着其的上市正在按计划进行着,但如果把视角放到整个动力电池行业中,就可以看到蜂巢能源的上市进程是较慢的,因为在它之前宁德时代、比亚迪、国轩高科和中创新航都已登陆资本市场。   或许蜂巢能源也意识到了这点,于是开启了激进的上攻之举。   按照蜂巢能源的招股书显示,其上市计划募资150亿元,这一募资金额已经超过了此前中创新航的101亿元募资总额。对于这一募资,蜂巢能源表示会主要用于锂离子电池项目、研发中心建设等扩建项目。   这些扩建项目包括三个分别位于常州、湖州和遂宁的锂离子电池项目、位于无锡的研发中心建设项目、以及三元高能量密度电池及系统开发和“二代”无钴正极材料、无钴电池及系统开发等九个项目。   对于生产基地的扩建,蜂巢能源其实一直在大力布局。去年年底,蜂巢能源拿出了100亿元在江西上饶投建了一座产能为16GWh的动力电池工厂;再到今年6月,蜂巢能源与四川达州市政府签署了相关项目协议书,根据协议,蜂巢能源将牵头产业链企业投资建设蜂巢达州锂电产业园,总投资170亿元。   截至目前,蜂巢能源已在常州、保定、泰州、南京、马鞍山等地建有生产基地,在无锡、保定、上海、深圳等地建立研发中心。蜂巢能源在招股书中还计划继续在扩增产能方面布局,包括在国内的长三角区域、华中区域、西南区域布局生产基地。   此外,其还规划在海外的欧洲地区建设生产基地,在德国、韩国等地建设研发中心。如果这些计划全部落地,蜂巢能源在全球范围内的生产基地就会达到11座左右。   需要注意的是,据宁德时代官方对连线出行介绍,目前在全球的市场基地也只有13座。可见蜂巢能源正在进一步拉近其与宁德时代的差距。   蜂巢能源之所以会对扩建工厂如此上心,也是为了实现其在产能上的更...
年度爆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