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开始

扯下“社交元宇宙”的虎皮 SOUL的IPO又该何去何从?

扯下“社交元宇宙”的虎皮 SOUL的IPO又该何去何从?

sansa2025 sansa2025
4
2025-08-11
     年轻人的社交元宇宙Soul,最近在递交了IPO招股书。为了配合这次的上市动作,Soul在6月29日还向用户发布了一支情感类型的宣传片。   这支短片中, Soul强调平台与用户、用户与用户的美好连接。能够在Soul共同创造出默契空间,让“不开心就来Soul”的社交更有了更具象的情感表达。通过Soul App作为纽带,能够让用户通过情感连接起来,互相成为对方的见证者和陪伴者。   一款社交软件真的能实现这样的美好吗?   透过Soul这次投放在港股的招股书,或许们能够洞察“灵魂社交元宇宙”藏在大手笔宣传片深处的秘密。   01 扯下“社交元宇宙”的虎皮   在Soul分别在美股和港股的招股书中,社交元宇宙都是被着重提及的亮点。然而无论Soul如何扯这张元宇宙的“虎皮”,Soul的本质仍是一款陌生人社交软件。   根据现有的关于元宇宙的定义:元宇宙(Metaverse)是利用科技手段进行链接与创造的,与现实世界映射与交互的虚拟世界,具备新型社会体系的数字生活空间。元宇宙中应该具有经济系统、沉浸式体验、开放自由的创作、强社交性、虚拟身份等系统。而这些,看似Soul的宣传中全都有,实际却不太相干。   首先是经济系统和创作体系。元宇宙的经济系统应当与现实世界“交轨”,能够形成一个经济系统与外界联通的循环。例如在Roblox当中,用户可以在虚拟世界同时参与现实世界的价值创造。这些创造出的价值无论在游戏内外都可以自由交易,形成价值循环。   而Soul的经济系统是“只进不出”,用户充的钱就只能用于送礼物或者在有限的范围内定制虚拟形象。至于开放自由的创作体系,在Soul上用户只能发帖子、“捏脸”、与其他用户共同录制音频。这和一般的网络内容社区区别不大,能够操作的内容非常受限。   “只出不进”式的经济系统和受限的创作系统,导致了Soul的虚拟身份和沉浸式体验的“崩坏”。例如在《魔兽世界》中,玩家的虚拟身份聚焦在游戏人物上,人们享受的是扮演角色的快乐。而在Soul这边,虽然声称平均每位日活用户在App内花费45.3分钟。但实际上,这些体验不过是狼人杀、刷帖子、文字聊天、语音聊天、多人聊天、开着摄像头“戴面具”聊天。聊天社交才是Soul的全部功能。   最后就只剩下的深度社交,可Soul本来就是一款社交软件。难道是暗示,这里的“深度”社交还有别的意思吧?单论推动陌生人社交层面,Soul确实扩展了人们原本局限的社交关系圈,能够从网络上按照一个个或标榜的,或打好的标签择友。然而在Soul的刻意强调不看脸,“只交心”产品设计的背后,我们能看到的却不仅是性格相对一拍即合的美好想象,还能看到社交另一面的“名利场”。   2019年6月,国家网信办发布《国家网信办集中开展网络音频专项整治》通知,要求对包括Soul在内的多款APP进行集中整治。其中Soul被牵扯上的不仅是“直白荷尔蒙社交”,更是被指利用成为“杀猪盘”的工具。犯罪分子们利用Soul的产品特性,与被害者聊天交心,培养感情。等待被足够信任之后,咔的一声,受害者的钱包就被“宰了猪”。   诚然,社交是人类生活的刚需。在心理学的种种研究中表明,人类是群居生物,需要相互支持的情感。就连最喜欢独居的梭罗——《瓦尔登湖》的作者,在隐居的时候也会偶尔举办几次聚会,聊以慰藉。但如今我们仍处于元宇宙非常早期的阶段,无论是VR、XR、数字孪生等技术尚未达到能够跨越线下接触的真实感。从线上到线下,仍然是人们从社交弱关系升级到强关系的唯一途径。   如果说Soul仅具有元宇宙几个元素的其中之一,就可以称之为元宇宙。从而参与并享受到一级市场对于元宇宙的高估值想象的话,那元宇宙这层“虎皮”可以被借用到任何行业了。   虽然说大部分公司都会在《招股书》中对自己稍加美化,但对于投资人来说,“纸老虎的虎皮”下面藏着的东西,比老虎更可怕。   02 证伪的陌生人社交   原阿里巴巴集团执行副总裁、参谋长曾鸣,曾经提出过一个“三浪叠加”战略选择的理论。说的是在现有同时出现的三重商业模式中,如何选择最能够代表未来的策略。原理论解说的是百货大楼的1.0模式...
年度爆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