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商家美团的心得

观察:商家背刺美团,本地生活鹿死谁手?

观察:商家背刺美团,本地生活鹿死谁手?

sansa2025 sansa2025
7
2025-08-11
  今年以来,短视频平台在本地生活服务领域高歌猛进。      【资料图】   先有抖音在上半年超额完成220亿GMV后,大幅上调全年目标,将原本“保300争400”的目标直接拔高到500亿元;后有快手在国庆节后,高调“招兵买马”,在多个重点城市开放本地生活业务HC,后知后觉加入战场。   这边“抖快”还未完全大展拳脚,那边美团财报就有开始遮遮掩掩:   美团财报至少从2015—2021年都分为餐饮外卖、到店酒旅及新业务三个板块,但2022年短视频平台的团购成绩出现超预期增长时,美团也巧合的在财报中将这块业务与外卖合并了。虽然财报合并让真实情况不再清晰,但改变不了外界对趋势的判断。   实际上,对短视频平台们而言,只要能成为消费者和商家的备选,就已经算是成功一半了,即使赚不到钱,起码也能干扰美团赚钱。而低价优势,正在让这种“备选”成为常态。人们突然发现:越来越多的门店,一模一样的套餐,抖音快手上的团购价总比美团便宜许多。   为什么商家要赔本赚吆喝,在几个平台间搞区别对待,甚至可以说是“背刺”美团呢?经过调研,《新立场》得出结论:   本质上,这一切的源头是美团与商家们之间早已存在的“矛盾”;短视频平台的入局,给了商家们一个新选择,为了抓住新机会,商家们给出了超低价;而这种超低价,又给了消费者一个最简单粗暴的买单理由;最终,造就了“上调全年目标至500亿”。   当然,这种优势来源于短视频平台的充裕流量,而不是其团购业务的运营能力,所以抖音快手们能否保持这种趋势,得打个大大的问号。在调研中,商家们对于短视频平台做团购这件事,也提出了许多质疑和判断。   商家们的考量到底有哪些?美团本地生活业务还好吗,面对商家的“背刺”有哪些防御措施?短视频平台做团购,现阶段暴露出的问题有哪些?本文,我们将一一记录和探讨。   商家大出逃,美团不慌?   “姐妹,周末约吗?小寨金莎国际商场新出了一家火锅,海底捞一样的服务,四人餐才138元”,周三晚上小鱼就开始了周末和小姐妹的约会计划。   和往常不同的是,近三四个月以来,短视频“种草+团购”已然取代美团,成了逛吃达人小鱼发现美食的主阵地。“太便宜了,还要什么自行车呢!”刚毕业,依旧囊中羞涩的小鱼一边惊叹,一边向新立场展示自己抖音主页囤的数十张团购券——奶茶、汉堡、电影票、鲜花等等。   和小鱼一样,在越来越多消费者眼中,短视频平台的“娱乐“和”消费(团购+电商)”双重属性已经完全成立。尤其是,线下到店消费之前,对比短视频和美团的套餐团购价格逐渐成为消费者的肌肉记忆。   追溯这一现象的起源,在于商家大量入驻抖音短视频成为所谓“供给侧”,毕竟只有提供了这个选项,消费者才能有机会选择。而值得注意的是,入驻抖音团购的商家多数来自美团。   作为常年混迹短视频平台的深度用户,小鱼坚定地告诉我们,不仅西安各大商圈的各种店铺,就连小区楼下的牛肉饼都上了抖音团购,反观美团团购提及的人却寥寥无几。   就消费者角度来说,短视频团购明显要更划算:要么,同一家店铺,抖音团购价格更便宜,或者同等价位,抖音套餐内多一两道菜品;要么,抖音上提供价格合适的套餐,而美团上仅有“45元代50元”的代金券,折扣力度属实不高。   显而易见,两个平台上不同性价比的团购套餐就反映出商家对美团的些许“背叛”,进一步拉动消费者前往抖音团购。而这些“背叛”的商家实则也有着自己的不得已和考量。   首要目的,追求流量,熬过餐饮寒冬。   又到秋冬烧烤淡季,今年小竹签烧烤店老板吴女士花钱聘请了专业运营,发力短视频团购,就为了导流、增加人气,卖烤鱼,顺利度过冬天。   “短视频流量大,而且我很多做餐饮的朋友靠它们做团购,生意很不错。”吴女士专门联系了同一家运营公司,而且对抖音团购效果十分满意。   “人家专业运营确实厉害,我们现在做短视频团购才20多天,已经卖出去600多单(烤鱼),而且全西安都可以传播影响到,现在都有北郊的朋友开车近两个小时专门来我们家吃烤鱼。”聪明的吴女士还在烤鱼套餐中赠送烤肉串,不少消费者表示,明年夏天一定要来吃他们家烧烤。   但谈及美团团购时,吴女士表现出截然不同的态度:“美团不行,我们自2017年开店以来,一直挂有美团套餐,但是一年都卖不出去几单。   次要目的,省佣金。经济不景气时期,少花钱就是赚到钱了。   和西安中心商圈某电竞酒店的李老板聊过之后,我们似乎明白为什么到店酒旅是美团最赚钱的业务了,简言之,美团借此反复营利。   以酒店为例:佣金分成方面,美团比抖音团购抽成高5%:前者为15%,抖音为10%;广告费方面,不仅有投放广告后的点击费用,消费者每点击...
年度爆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