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nsa2025
4
2025-08-12
“辣条一哥”卫龙赴港上市又有了新消息。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近日,港交所文件披露,辣味休闲零食品牌卫龙美味全球控股有限公司(下称“卫龙”)更新了聆讯资料集。
聆讯后招股书显示,受疫情和上半年对产品升级而作出的价格调整影响,今年1-10月份卫龙的销售额略有减少;净利润方面,公司预计2022年年内利润将大幅下降。而在今年上半年,公司已经亏损了2.6亿元。
有观点指出,卫龙上半年增长停滞陷入亏损之中,可能会降低投资人对于公司未来的预期,进而影响了IPO进程和估值。据悉,早在今年6月末,卫龙就已通过了港交所聆讯,但却迟迟未能启动招股程序。
除了业绩增长放缓,卫龙还面临着产品涨价后销量下滑、过于依赖线下渠道等问题。招股书披露,公司9成收入来自线下渠道,其中又以线下经销商渠道为主,而这导致公司在疫情之下缺乏通过线上渠道推动业绩增长的能力。
曾因低俗营销“翻车”
作为很多人的童年回忆,辣条无疑是他们最喜欢的零食之一。在辣味休闲食品这一领域,卫龙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招股书援引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显示,按2021年零售额计,卫龙在中国所有辣味休闲食品企业中排名第一,市场份额达到6.2%。公司95.0%的消费者年龄在35岁及以下,55%的消费者年龄在25岁及以下。
当然,要长时间地抓住年轻人的喜好,卫龙少不了在营销方面下功夫。
曾几何时,辣条只是小卖部里几毛钱一袋的零售,由于成本低廉和卫生问题,是很多人眼中的“垃圾食品”的代名词,央视315晚会也曾经揭露过辣条作坊的脏乱差。
很早意识到这一问题的卫龙,决心扭转公众心中“辣条生产不干净”这一固有印象。据时代财经,2014年,卫龙邀请了摄影师进入公司操作车间拍摄照片,随后这组整洁干净的车间照迅速走红,让消费者对卫龙有了一定改观。
随后卫龙趁热打铁,邀请“富士康质检小王子”张全蛋进卫龙生产车间做直播《辣条是如何炼成的》,授予张全蛋“食品安全大使”监督权。
雷达财经注意到,卫龙还推出过多起引发关注的营销活动。比如,与暴走动漫合作,黑掉自家的天猫旗舰店造热度;蹭上周星驰电影《逃学威龙》,推出大量传播的短片《卫龙大电影之逃学卫龙》。
以及后来模仿苹果的极简风格,推出了新款黑白包装;请来大批明星对卫龙产品进行代言,在卫生的基础上进一步打造“国民辣条”的形象。
不过,卫龙营销也有过翻车的经历。2022年3月,卫龙因为“约吗”、“贼大”、“强硬”等字眼,被指涉嫌低俗营销,打色情擦边球。最终在外界质疑之下,公司不得不回应并致歉,决定停止有争议文案包装的生产,同时进行版面文案及设计的优化。
同时卫龙频频曝出的食品安全问题,也在透支着消费者的信任度。有媒体报道,今年1月份,广东网友吴先生在吃卫龙辣条大辣棒时,在包装袋内底部发现异物。4月份,有消费者爆料,在卫龙辣条中吃出一块类似玻璃塑料胶的透明状晶体。
营收下滑业绩亏损
营销出圈帮助公司打开了知名度,尝到甜头的卫龙并不会就此止步。根据招股书,公司营销费用占比不仅逐年上升,还在尝试推出新品包装。
数据显示,2019年至2022年上半年,卫龙的经销及销售费用分别为2.81亿元、3.71亿元、5.21亿元及2.69亿元,占营收比分别为8.3%、9%、10.85%及11.9%。
相比之下,同期公司的研发费用分别为57万元、337.6万元、549.7万元及693.4万元,占营收比重分别为0%、0.1%、0.1%及0.3%。
2022年上半年,公司对主要产品类别采用新包装、生产工艺、配方或规格进行最新产品升级。但这一次,产品升级并未能促成卫龙的营收增长,反而拖累了业绩。
具体来看,2019年至2021年,卫龙营收分别为33.9亿、41.2亿、48.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19.1%;同期,卫龙的净利润分别为6.58亿、8.19亿、8.27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12.1%。
2022年上半年,卫龙实现营收22.6亿元,同比下滑1.8%,公司表示由于疫情对生产交付造成影响,以及上述产品升级而作出价格调整,致使公司的客户需要一定时间应对该价格调整,所以销量受到了暂时性的影响。
从招股书披露的数据来看,对比去年同期,今年上半年卫龙旗下的调味面制品(辣条及亲嘴烧)涨价1.6元/千克;蔬菜制品(如魔芋爽、海带等)同比涨价2元/千克;豆制品及其他(如卤蛋、豆皮等)同比涨价4.7元/千克。
涨价的冲击最先体现在销售上,以公司主要收入来源调味面制品的销量为例。2022年上半年,卫龙调味面制品的销量为8.16万吨,较2021年同期的9.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