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nsa2025
6
2025-08-12
主播卖货的一个核心杀手锏——比京东旗舰店低!
“我们的价格比京东旗舰店要便宜XX元!”,各路主播们在双11,卖力呐喊着。
【资料图】
针对价格,京东急了?
最近,一张截图开始在电商圈内流传,京东内部似乎正在开展一项“守护京东低价心智专项行动”,通过这项行动的细则可以发现,京东似乎已经开始认识到,自己在价格领域竞争力越来越低的问题,尤其是在面对拼多多、淘特以及抖音电商的冲击。
针对该截图,京东方面表示会去核实真假,但是目前还并没有任何表态。
而在这张截图中,最有意思的一点是,要求团队提前与厂家沟通李佳琦直播间的商品,确保京东价格与李佳琦拉齐,此前陆玖商业评论也从多个渠道得知,李佳琦团队正在遭受来自其他平台的比价压力。
但是,无论这张截图的真假,京东商品在价格上的问题,这的确正在发生,尤其是各种头部主播都喜欢拿京东旗舰店做比价工具,这种方式会导致越来越多的消费者认为,京东的东西不便宜。
兜兜转转,在整个电商圈创造了无数概念之后,大家又开始回到了价格这个原点。
零售业务客户体验三要素:价格、品质和服务。
低价是1,品质和服务是0,失去了价格的优势,其他一切所谓的竞争优势都会归零。
开始出现大小两种极端
“这张图不像伪造的,因为里面很多专业的说法,一般人是不知道 的。”电商从业者吴先生(化名)告诉陆玖商业评论, 不管是天猫、京东,都有 自己 的 跟价 系统, 如果发现别的平台价格比自己的低,就马上把价格调下来。 “从这张图上来看,今年的京东跟价抓得很严。”
“跟价的规定一直都有,但也要看执行的力度。打个比方,法规年年一样,但是执法力度却有差别。从我们实际感受来说,2019年京东跟价抓得很严,2020到2021年抓的就松,今年又抓得非常严。”吴先生说,“我们作为代运营商,平台方面出于什么考虑今年跟价这么严,其原因不好猜,可能是因为今年的大环境问题,也可能是老大(徐雷)刚上任的原因。”
目前,从整体的细分品类来看,有一个明显的趋势,京东在大件商品上优势明显,主要在服务品质上,但是去品牌化的白牌小件没有优势。
陆玖商业评论选取了有安装服务需求的大家电,和无安装服务需求的小家电,以及手机、电动车等产品,在京东、天猫、拼多多和抖音、快手5个平台做了对比。
从下图可以看到,无论是大家电还是小家电以及手机,京东基本没有价格优势或者已经不明显。
在对比这些产品的价格时,陆玖商业评论发现,空调、电饭煲、电视等产品,型号繁多,在不同的平台上,很难找到完全一致的型号。另外,天猫、抖音、快手、拼多多上面的店,很多三、四级市场代理商的店,在没有平台补贴的情况下,这些店商品价格相对更低。
(注:上图各平台价格为粗略统计,仅供参考)
“之前和京东中高层经常有接触,他们也谈到过类似的问题,和这张图整体表达的意思比较接近。”王先生(化名)因为工作关系,和各个家电品牌都有业务来往,也和京东相关中高层有过接触。
王先生认为,目前京东做得比较好的还是大家电,价格虽然贵一些,但是服务品质有保证。
“但是在小家电这一块,包括工厂店,也就是白牌,京东一直做不起来。拼多多这种白牌家电卖得非常好,七百块钱就能买个大电视,很多人就不会花一千五。”
京东也有自己的优势
在经济逆周期,抖音、淘特等平台,重新发起“价格战”,试图完成对市场的新一轮搅局。在这轮价格比拼中,京东也曾试图通过“京喜”完成战略防御,但市场效果并不明显,只能草草收尾。
为何京喜无法带给京东“惊喜”?就是在于京东长期建立的中高端形象,无法将习惯京东的用户让渡给京喜完成新的增量;而在下沉市场的抢夺中,京东供应链优势被弱化。
不过,京东的霸主地位,也并不是仅靠价格就能动摇。毕竟,消费升级也是大趋势之一。根据最新财报数据显示,2022年第一季度收入为人民币2397亿元,较2021年第一季度增加18.0%,对于近万亿交易体量的京东来说,在当前仍能保持双位数增长,属实不易。
从3C家电起家,到重资产的自营模式,京东不断向供应链求解,树立“多快好省”的用户心智。
第一,通过规模集采和自营的方式,丰富物品的同时,还增强议价能力,提高利润率。这种重资产前期并不被看好,但随着京东跑通了商业模式,阿里也开始效仿。
第二,通过重资产的自建物流和城市仓储,京东的物流体系有更强、更快的履约能力,这种服务会对重视体验感的用户产生持续粘性。2022年第一季度服务收入为人民币352亿元,较2021年第一季度增加26.3%。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