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nsa2025
4
2025-08-11
每次上证指数打响“三千点保卫战”时,市场通常会将目光落在“三驾马车”和大消费上。在最近的这次“三千点保卫战”中,“三驾马车”表现稀松平常,医药大消费中的医药却上演一场逼空大戏。
(相关资料图)
10月14日,医药板块异动,截至当天收盘,医药ETF(512010)涨停,个股涨停不计其数,但是接下来的几天,医药板块并没有延续涨势,就连10月15日披露前三季度业绩预增31818.29%至32416.76%,每股盈利35.09 元至 35.75元,动态市盈率只有0.77倍的九安医疗,都经历了5个交易日的连续下跌。
市场普遍认为,九安医疗此次业绩暴增,是因为突发事件导致的脉冲式增长,根据公司公告,九安医疗二季度、三季度盈利能力远不及一季度。一旦突发事件结束,九安医疗还是大众熟知的那个公司。这次上涨,不过是昙花一现般的“超跌反弹”而已。
换言之,当前背景下,各类药企的故事已经无法让大众接受。
01 抗新冠特效药的故事越来越多了
自从2020年开始,医药板块借着“接连不断”的故事,不断推高医药估值,直到“新冠特效药”研发将整体估值推向巅峰。
只是物极必反,2021年2月开始,故事走向了相反方向,医药板块一跌再跌,医药ETF从0.907每份跌至2022年10月最低的0.412每份。这或许是因为长假期间,曾经红极一时的新冠特效药“莫努匹拉韦”被拉下神坛。
根据默沙东药业当地时间10月6日发布报告可知,莫努匹拉韦用或者不用,意义都不大。
使用在英国进行的针对<65岁接种疫苗的成年人中,就减少住院人数和死亡人数方面而言,Molnupiravir(莫努匹拉韦)添加到常规护理与仅使用常规护理相比没有任何差异,到第28天的住院和死亡的发生率,两组均为0.8%。
作为全球首款获得授权的口服抗新冠药物,莫努匹拉韦已经在全球超过40多个国家和地区上市,今年9月28日,国药还和默沙东签署协议,将销售莫努匹拉韦。但根据上述研究来看,莫努匹拉韦的实际效果和“非创新药”效果相似,根本当不起“特效药”之名。
面临相同困境的,还有辉瑞在研的“Paxlovid”特效药。根据《新英格兰医学杂志》2022年8月发表的一项研究可知,40-60岁接受Paxlovid治疗的患者,与对照组的住院率分别为每10万人15.2例、每10万人15.8例,数据差距微乎其微。
且根据公开报道可知,采用Paxlovid治疗的患者中,存在停药后“复阳”的病例。至此,新冠特效药中两款出镜率最高的,宣告阶段性“失败”。
俗话说几家欢喜几家愁,前有默沙东、辉瑞特效药效果寥寥,后有日本药企盐野义披露Ensitrelvir(S-217622)新冠口服药治愈效果明显。
今年9月28日,盐野义(Shionogi)宣布3CL蛋白抑制剂Ensitrelvir(S-217622)在亚洲进行的2/3期临床试验的3期部分达到主要终点。
与安慰剂相比,Ensitrelvir治疗可使5种典型Omicron症状的消退时间显著减少。该研究在日本、韩国和越南共招募了1821名COVID-19轻/中度症状的患者(不考虑重度并发症的风险因素),其中大多数患者既往接种过新冠疫苗。
该研究主要评估与安慰剂相比,Ensitrelvi(2个剂量组:高剂量和低剂量)每日一次口服给药5天的临床症状(5个关键COVID-19症状:鼻塞或流鼻涕、喉咙痛、咳嗽、发热或发烧、精力不足或疲倦)消退情况。
结果显示,与安慰剂组相比,低剂量Ensitrelvir(在日本提交批准的剂量水平)治疗组中至5种COVID-19症状消退的中位时间,从对照组的192.2小时显著缩短至167.9小时,统计学显著差异为24小时(p=0.04)。
此外,在关键次要终点第4天(第3次给药后)ensitrelvir病毒RNA降低方面,与安慰剂相比,显示病毒RNA相对于基线的最小二乘平均变化有显著差异(p
聚焦国内,在抗新冠特效药研发上,我国截至2021年底已有6种在研药,且已有两种抗新冠药应用于临床。
02 真金白银讲好医药故事
通过默沙东和辉瑞的故事不难发现,想要讲好医药的故事,关键点在于产出有效的产品。就医药行业来说,有效的创新药,一定是以大量科研投入为前提,同时选对技术路线,做到有的放矢。
由于新冠“诡计多端”,所以我国在抗新冠药物研发方面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根据现有公告,国内新冠特效药的研发管线比较丰富。
研发速度较快的是已经完成III期临床试验的真实生物的阿兹夫定,开拓药业的普克鲁胺完成了部分III期临床试验,君实生物的VV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