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nsa2025
5
2025-08-13
工作压力大,对未来感到迷茫的时候,你想过规划一个Gap Year吗?
(资料图片)
Gap Year(间隔年)的概念来自国外,指年轻人在毕业之后工作之前,利用空档时间做一次长期旅行,体验不同的生活方式,也被用来泛指已经工作的人,离开职场,利用一段时间调整或尝试新事物。总之,都是人们给原有生活轨道按下暂停键,给自己喘息、调整的过程。
不久前,当当网原CEO李国庆讨论大学生就业问题时,提到一些年轻人可以“歇一年,去行万里路”,引发讨论。在社交媒体上,也有很多年轻人分享自己Gap Year的经历。
Gap Year后,有的年轻人的确因此放松了下来,感受生活,思考清楚未来的方向,但也有人提到,Gap Year以后进入职场时,找工作会遇到意想不到的困难,甚至出现了“职场不接受Gap Year”的声音。近日,猎聘一份调查就提到,仅有41.3%的HR表示可以接受空窗期超过6个月的求职者。
Gap Year后真的会求职困难吗?深燃和四位有过Gap Year经历的求职者,以及一位招聘负责人聊了聊他们的经历。
他们中,有的人在面试时几乎没有一家企业对这一年空白期表现出宽容,为了让自己的简历好看起来,最后他不得不选了一份并不合适自己的工作;有的人毕业就Gap,还没有想清楚未来的方向,求职面试时被不理解的目光审视时,对Gap经历表示后悔;有的利用Gap Year时间,学习、考研,开始阅读和写作,重新学了放弃很久的画画,虽然还没有找到理想的工作,但变得更自信勇敢了;有的因为生病,带着一些痛苦和迷茫走进了Gap Year,重回职场面试时,被质问“抗压能力差”。招聘负责人则表示,即便是Gap Year,也不能完全放弃对未来计划从事行业的积累,保持学习的状态。
这些Gap Year的年轻人,有着很多相似之处,比如从工作或就业压力里解脱出来之后,几乎都给自己加上了学习和考试的压力。但他们也不同,虽然找工作都不算顺利,但有的通过Gap Year找回自信,有的反而更迷茫了。
每个人都有选择停下来的权利,但选择停下来时,如何放松自己、放过自己,又如何规划时间,也是一个需要好好思考的问题。
以下是他们的故事。
Gap一年后,几乎没有工作愿意接受我
阿漫 | 深圳 25岁 企业职员
我2019年毕业于一所985高校,学的是比较冷门的专业。第一份工作在毕业后花了近半年时间才找到,是一家外企。
因为当时感觉岗位前景不是太好,工作一年半以后,我决定Gap一年,辞职考研。
备考的半年多时间里,我每天就是学习,中间也玩玩手机,不知不觉中就度过了,最后考研成绩差了一点,没有考上。
考研结束以后我又关注到了“转码”的机会,想要转变一下职业方向,随后就一直跟着各种视频学习一些计算机知识。后来发现自己不太喜欢这块内容,而且当时很多公司降本增效,我觉得自己“半路出家”,去跟大厂程序员竞争也没什么优势,我就把“转码”也放弃了。
今年初,Gap正好一年的时候,我又开始找工作了。从2月到6月,我投出去有上百份简历,最终有回应的企业不到10家,大多数企业没有给我面试机会。
有的HR在招聘软件上会问我一句:“过去一年你都没有工作吗?”我说:“没有”,对方之后就不回复了。也有一些进了面试环节,但HR们都对我的Gap Year表现得很介意。
每个HR都会追问我过去一年做什么了,我曾说过家里有人生病了,需要我照顾,他们就问“现在身体完全没问题了吗”“那你不会再因为家庭原因轻易辞职吗?”我还说过去亲戚公司帮忙了,对方说“有亲戚有公司,你是不是会很轻易辞职再继续回去干?”问得我哑口无言。
我也曾经真实回答了,说我准备考研,对方就表现出了不开心,很快结束了面试,之后也不再联系我。总之面试官都认为我的稳定性会出问题,有一家公司还追问了我刚毕业的半年为什么没工作,几乎没有一家企业表现出对我这一年空白期的宽容。
我在面试的时候也说了这一年空白期学习了什么,做了哪些努力和准备,但是很明显,对方毫不在意。
中间有唯一一份不太介意我空白期的工作,但是HR一直强调需要加班,我没有接受。
这一年对我来说没什么太大的收获,不上班是很开心,但同时带给我很多痛苦,家人的白眼,求职的挫折,对我的身心状态都有很大影响。
一直到今年9月,Gap了一年半以后,有人帮我介绍了一份工作,对方不介意我的空白期,只看重我是“学霸”。但这个工作工资不高,内容没有太大的价值,也不忙。我虽然不喜欢现在的工作,但我必须先赶快工作,让我的简历看起来好一点,之后再做打算。
对于想要Gap的人,我的建议在做这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