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nsa2025
6
2025-08-14
歌尔股份再次遭遇黑天鹅。
11月9日,歌尔股份开盘即一字跌停,除了少量出逃资金,更是有超过34亿元的巨量资金排队,一日之内市值蒸发近80亿元。
(资料图片)
大量基金重金持有的歌尔股份发生了什么?
消息面上,11月8日晚,歌尔股份发布公告称收到境外某大客户通知,暂停生产一款智能声学整机产品,预计影响2022年收入不超过33亿元,占2021年营收的4.2%。
市场将“某大客户”解读为苹果,“一款智能声学整机产品”则被认为是苹果旗下的AirPods pro 2,背后原因有消息称是“生产问题而非需求问题”,换言之就是歌尔方面的责任,而不是行业或客户原因。
作为“果链”上的明星公司,歌尔股份市值曾在2021年12月达到最高的1987亿元,而苹果近几年都被认为是歌尔股份的最大客户,一度为其贡献约一半的收入,一有风吹草动就会影响歌尔股份整体业绩和市场估值。
继今年3月、6月的市场传闻之后,这是歌尔股份再次因与大客户有关的负面消息出现跌停——截至2022年11月9日,总市值已经跌至708.71亿元,不到一年时间缩水了6成有余。
但如公告中所述的“33亿元”订单损失,对应净利润不超过2亿元,显然不足以引起如此大体量的市值蒸发和资金出逃。
歌尔股份到底发生了什么?良率造假之说是否属实?又将带来多大影响?我们试图回答这些问题。
01 智能声学整机业务年入303亿
市场最关心的莫过于此次消息会对歌尔股份造成什么样的影响,但这还要先从歌尔股份当前的业绩情况说起。
公开资料显示,歌尔股份目前的主营业务包括精密零组件业务、智能声学整机业务和智能硬件业务三个部分。其中精密零组件业务以应用于电子产品上的麦克风和受话器为代表,智能声学整机主要是有线和无线耳机,智能硬件则以VR、AR产品为主。
从2017年到2021年,歌尔股份总收入从255.37亿元增至782.21亿元,净利润从21.07亿元增至43.07亿元,2022年前三季度其收入和净利润同比均有增长,分别为741.53亿元和38.72亿元,同比增幅分别达到40.47%和14.88%。
在这个过程中,歌尔股份的收入结构,事实上发生了一个明显改变——2018年到2022年上半年,其收入贡献由大到小的业务排序,从原来的精密零组件(41.81%)、智能声学整机(28.68%)和智能硬件(27.9%),调转了一个顺序,变为了智能硬件(56.9%)、智能声学整机(28.3%)和精密零组件(13.03%)。
具体来说,就是自2020年被Meta(原Facebook)选为头显产品Oculus的核心供应商之后,其来自VR、AR产品的收入占比大幅跃升,目前已经顶替了相对传统且无明显增长的精密零组件业务,成为当前歌尔股份第一大收入和毛利来源。
而包括无线耳机在内的智能声学整机,为歌尔带来的收入同样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其中2019年至2021年一度贡献了39%-47%的收入占比,但2021年下半年贡献的收入占比开始出现回落,到2022年上半年进一步回落至28.81%。
从收入来源看,近几年来自国外的业务占比基本保持在80%以上,2022年上半年甚至达到了90.52%的高比例,其中重要的境外客户大概率包括苹果、Meta(原Facebook)和索尼。
大客户战略和所处行业背景决定了歌尔客户结构相对集中的局面——2021年其前五大客户收入占比合计高达86.54%,其中前两大客户分别贡献42.49%和23.6%的收入,大概率分别是苹果和Meta。
这意味着,相比2016年,歌尔股份前五大客户收入占比合计提高了超过30个百分点,与A股市值前十的苹果概念股相比,不仅集中度居于首位,远超61.46%的均值,也是近两年集中度提高幅度最大的一家。
这也是为什么大客户对歌尔影响如此之大的原因。
但从另一个角度看,与大客户深度绑定的同时,不管是苹果订单还是Meta订单,事实上歌尔股份的利润空间都比较有限,其整体毛利率从2016年的22.39%一路降至2022年前三季度的13.14%。
再来看此次公告的影响,又真的只是公告中“不超过33亿元、占2021年度收入4.2%”这么简单吗?
如果仔细解读一下这份公告,会发现一个重点,即如果相关大客户真的是“近日”才暂停订单,那么“33亿元”的影响大概率只是对应11月和12月的业绩。
按照这个逻辑,如果问题不解决,明年全年可能给歌尔股份带来更大的影响。
参照2021年歌尔股份第一大客户对应的332.39亿元收入,以及这一年包含无线耳机的智能声学整机业...